365书包

繁体版 简体版
365书包 > 大明铁骨 > 第300章 人心(求月票,求支持)

第300章 人心(求月票,求支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永历十四年的南昌,此时市井上已经不见了去年城市初复时的萧条,至于那曾经被守城的清军焚毁的外城,这会大都也已经恢复如初,对于这里的百姓来说,战争带来的创伤,正在一点点的淡去。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正在经历着“改朝换代”的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却是他们发自肺腑愿意看到的,无须官府多言,那压箱底的汉家衣裳又一次穿在了身上,那头上也戴着上“一统山河”的网巾。

只待他日北伐成功的时候,这天下就太平了!到时候老百姓就能过上安生日子了。

百姓们如此念叨着,对于眼下的时局,似乎这江西的百姓大抵上都是满怀信心,毕竟从那报纸——江北发行的《明报》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发行了到了南昌,一开始的时候,那《明报》是商人们带过来的,后来《明报》则在南昌设立了发行室,甚至现在还在南昌设立了分社,就地印起了报纸。几文钱一张的报纸,倒也不贵,最要紧的是百姓多出了一个渠道来了解国事,而不像过去一样,完全都是本地的读书人的道听途说,那些道听途说的事情总是会被添油加醋,让人难辨真假不说,有时候还会导致人心涣散。

尤其是随着一些茶楼、酒馆为招揽生意,特意请读报人为客人读报,从而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在很多地方听到报纸,这种方式更是加剧了报纸上新闻的传播,当官方的报刊通过茶楼、酒馆里的读报人的口中传至寻常百姓的耳中。

随着这种舆论导向的变化,跟着发生变化的自然是民心。那些恢复中国、驱逐满清的言论以及对满清暴行的一一披露,在各地士绅百姓之中产生巨大的震动,乃至达到“振聋发聩”的地步,过去人们还想着什么“大明的气数已尽”,而现在他们却相信,即便是大明的气数没有了,也要保住汉人的江山。毕竟那些满洲人从来没有拿汉人当过人。

在这样的舆论导向下,寻常百姓对满清的敌视之心,更是日益增加,他们同样渴望着大明江山的恢复。也正因如此,人们才会终日关注战局,关心着此次大军西征的消息。几乎每一个从前方传来的消息,都会让他们为之欣喜。

时值正午,南昌城内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行人川流不息。在这热闹的街市上,突地响起了报童高声的叫卖:

“看报看报,看我大明九江总兵李临川将军领兵十万克复武昌。看报看报,武昌克复!武昌克复!”

突然传来的好消息,让那些路人中识字的无不是纷纷驻足,从报童的手中买过报纸,识字的买报读报,不识字的于一旁听着,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欢喜。

“看报,看报!武昌光复!”

武昌克复了!

武昌清军不战而降,这不是天下民心在我大明,还是什么?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老百姓顿时变得欣喜若狂起来更有一些激动的百姓跑到路边的店铺之中,买来了鞭炮。像庆祝新年似的在那里点燃了鞭炮。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庆祝着这场胜利。在他们看来这场胜利,就是北伐的前奏,很快汉人的江山就会得到恢复。激动的人们点燃起一串串鞭炮,使得这街上响起了鞭炮声,在那鞭炮声中,整个城市似乎都是喜洋洋的。似乎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场胜利之中。

武昌光复了!

那么下一步就应该是整个大明了!

前久脚刚进书院,李立青就听到书院之中想起的一阵鞭炮声,一些书院里的同窗正在那里点着鞭炮庆祝着这场胜利。还有书院里的同窗一见面就对他说。

“听说了吗?武昌清军不战而降,李将军已经收复武昌了,看来最多一两个月,湖广就会重归大明!”

“可不是,怕不出几个月,就能砍下那洪老贼的脑袋了……”

在同窗们欢喜的言语中,李立青忍不住说道。

“打了胜仗又能怎么样,那李子渊当初能叛出朱经略,保不齐现在夺了武昌,他还能叛出少司马!”

相比与欣喜若狂的同窗,李立青倒是反倒显得有些特立独行。

对于那位本家,李立青从来都没有丝毫好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其攻破南昌时,曾下令斩杀数千降卒,而其那些降卒除了少数清军之外,大抵上都是本地的百姓,若不是少司马急令,恐怕那数万降卒,都会被李子渊悉数杀死,毕竟当初他是准备杀死所有的降卒的。最后因为军令阻拦,只杀死了,数千人大多数人都得以生还,并被释放回家。

而李立青的父兄就没有那么幸运,皆死于其刀下。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对李子渊怀恨在心。

“培仁,其实当初李将军下令杀降,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当初若不是守城的民壮竭力助清军守城,誓死抵抗明军,李将军又岂会一怒之下,在城破时下令杀降?”

心知好友为何说出这番话来的赵恩便出言劝说道。

当初南昌清军守城时,最为出力的不是守城的清军,而是那些城中征发的民壮,他们无不是竭力助清军守城,誓死抵抗明军,此事听起来似乎荒谬绝伦,完全不合常理,其实不然。城里的百姓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十年前,满清“征南大将军”谭泰在南昌进行过一次屠城,当时金声桓、王得仁反正重归永历,随后他们发兵进攻赣州失利,回援撤回南昌后,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粮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不但金声桓、王得仁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更是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这南昌城中大约有二十万百姓被屠杀。再加上清军在江西进行的一系列屠杀,已经吓垮了相当多一部分人的胆气和民心。

他们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清军与明军不同,清军早就已经发布告示“谕南朝官绅军民人等知道:……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这绝不是什么口头上的威胁,而是说到做到。清军从来不会有任何顾忌,他们从来不介意用手中的刀子去树立自己的威风。去杀尽百姓的抵抗之心。

也正因如此,在张煌言领兵打到南昌的时候。南昌的清军选择守城的时候,相比于一些地方的百姓,打开城门迎接王师的举动。南昌本地的士民却认为满清已统治全国,根本非明朝所能抵抗,因此明军即使现在破城,也终究还是会被清军夺回。为了避免将来被满清屠城、举族无遗类的命运,他们宁愿牺牲自己来做大清朝的忠贞烈士,从而保全城池。

甚至在他们私下里想来,那张尚书既然仁义爱民,自然不会杀害百姓,就算守不住城破,多半也不会因之前帮助清军守城而为难他们。事实上也是如此,即便是百姓助清军守城,往往也不会追究。大多数时候手进攻的一方都会认为他们是被清军胁迫,所以才会帮助城内的清军守城。

非但南昌的百姓如此,其它地方的百姓同样也是如此,就在数年前,官府的邸报中还嘉奖了新会百姓在“西匪”攻城时的义举,在李定国进攻新会时,城中的百姓无不是竭力助清军守城,誓死抵抗明军,甚至在李定国为了尽可能保全当地百姓性命,选择了长期围城的情况下。城中的百姓面对城内断粮的困境,更是每家自愿献出一只两脚羊,以供城内的清军食用。有众多的节妇、烈妇自愿充当军粮,以救下父兄和丈夫,在战后给自家挣下许多贞烈牌坊以及相应表彰。

荒谬绝伦如此,实在是超出世人想象,人性的自私在这些百姓的身上尽显无疑,或许他们不满满清的统治,但真正关系到自家切身利害或举族身家性命时,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宁可去选择助纣为虐、为虎作伥,从而保全自身。这完全和民心没有任何关系,他们是因为恐惧才会帮助入侵者助纣为虐。

在南昌同样也是如此,百姓们勇于助清军守城,不过只是因为拿定了主意,即便是成破了明军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如果能守住的话,他们就不需要担心清军未来的屠杀。只是让城中的百姓没有想到的是,在城破后,李子渊会下令屠尽丁壮,作为其帮助清军守城、抵抗明军进攻的报复。如果不是因为张煌言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命人前去阻拦的话,恐怕这城中的丁壮都会被斩尽杀绝。

而在好友的身上却又体现出了另一种复杂,尽管对于江西能够重归大明而欢喜非常,但他却无法忘记当初李子渊下令杀尽降卒的“残暴”,尤其是杀死其父兄的“仇恨”。

“怒其民力助守,令尽杀其丁壮。那李贼如此残暴,又与清虏有何区别?”

李立青立即恼声说道。他心里认同大明是正统不假,但并不代表着他能够放下个人的仇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